海报 | “谣”字虽变,其害未减

来源:海阳市网信中心  2025-09-10 15:46

  作者:赵力瑶、张磊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谣言如同“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社会的信任体系,破坏着公众的理性思考。这些谣言往往披着“真相”的外衣,却隐藏着误导、煽动甚至破坏的险恶用心。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谣”进行深入剖析,共同抵制这一网络公害。

  “谣”字是一个会意字。在金文中,“谣”字左下方为“言”,右边为“狐”。在古人看来,狐狸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它的话是不可信的。因此“谣”字字形的含义就是“狐言为谣”,即“谣”字的本义是不可信的谣言。在隶书中,“谣”字变成了一个形声字。其左边为“言”,表示字义。

  “谣”字虽变,其害未减。首先,它混淆是非黑白,可能严重误导公众。一些网络谣言往往涉及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领域等敏感话题,极易引发公众的恐慌和焦虑,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其次,网络谣言可能导致社会信任的崩溃。在谣言的蛊惑下,人们开始怀疑政府、媒体和专家的公信力,导致社会信任危机加剧。最后,网络谣言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冲突。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谣言制造矛盾、煽动情绪,甚至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网络谣言通常具有夸大事件严重性、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等特点。

  面对网络谣言,公众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和判断力。首先,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是关键。注意观察文章结尾是否有署名或标注出处,以判断其是否由权威媒体或机构发布,避免被作者的主观臆测所误导。其次,多渠道核实信息也是识谣的有效手段。在接收到某条信息后,不妨通过多个平台进行核实,尤其是官方媒体和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阅读时,留意文章是否存在夸大事实、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极端言论或文不对题等表达方式。此外,保持理性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面对突发事件或敏感话题时,公众应当冷静分析,而不是盲目跟风。

  谣言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心理、社会、技术等多个方面。在网络上,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保持理性思考,主动抵制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拒绝成为“键盘侠”,做网络谣言的“粉碎机”、传播真相的“守门人”。

指导单位
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地方史志研究院)、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审计局、市外办、市国资委、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医保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大数据局、市信访局、烟台地震监测中心台、烟台海事局、烟台海关、烟台市税务局、人民银行烟台市中心支行、烟台银保监分局、烟台市气象局、国家统计局烟台调查队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