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河在《人民论坛》上指出:
从谣言的演变看,其以往生成与传播的底层力量是靠人的经验性参与,而如今智能技术已然取代了这一力量并重构着谣言运转的底层机制。这样的变化促使智能时代的网络谣言无论是内容形态还是传播方式都在传统谣言的基础上全面升级,其社会影响与治理导向也应重新加以评估与规划。
各国政府、科技界及学术界已经展开了探索性研究与实践,所形成的治理对策是以制度构建与技术反制为具体举措的技术化规制。其中,构建治理智能化网络谣言的相关制度与法律体系由政府机构主导,实施对内对外两手抓。对内是要建立起有关智能化谣言治理的制度体系、法律法规与行动框架,强化针对智能技术的综合治理能力,如从数据复核制度、数据管理制度、数据运用制度等方面设计针对算法治理的相关制度,从源头防范信息的保护和使用问题。对外则是加强国际智能技术交流和治理合作,形成跨国规制智能化网络谣言的制度与规则,限制和规范智能技术在国际传播领域的滥用。而加强对虚假信息的检测与核查技术研发,“以技术反制技术”的举措由平台负责。此处沿袭了过去对网络谣言的传统治理做法,但更强调对算法模型的不断优化以提高识别、控制与更正智能化谣言的能力,提早防止和及时阻断智能化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扩散。这需要网络平台及相关企业落实信息内容主体责任,并针对智能化谣言跨平台传播的特点加强平台间在谣言治理上的协同合作。
显而易见,智能化网络谣言并不是纯粹依靠技术化规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有效治理智能化网络谣言的前提,是对其存在与发展背后各种复杂社会因素——网络传播规律、技术发展趋势、网络用户心理与行为以及尤为关键的社会信任程度等的深刻理解。